总揽2.1万亿元!A股五大险企前9月保费揭晓,股价出现分化
中新经纬10月21日电 (魏薇)近日,总揽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9个月保费数据悉数披露。股大股数据来看,险企前9个月总揽保费2.12万亿元,前月合计同比增长约4%,保费五大险企保费同比均实现正增长。揭晓
但今年以来,出现保险板块股价整体表现低迷,分化据Wind显示,总揽年初至10月21日收盘,股大股保险指数整体跌幅约16.06%。险企A股五大保险股表现也出现分化,前月股价年初至今涨幅达12.20%,保费和股价跌幅均超20%。揭晓
寿险“四升一降”、出现财险均正增长
前三季度,五大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。其中,增速最快的是中国人保,1-9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.97%,中国太保紧追其后,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.61%。
保费收入方面,五大险企中,、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是以集团为上市主体,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6042.69亿元、4997.03亿元和3224.71亿元。和新华保险是以寿险为主体上市,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5541.00亿元和1377.92亿元。
寿险方面,前9个月5家寿险公司呈“四升一降”态势。人保寿险、太保寿险、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同比增速分别为5.8%、4.4%、0.9%和0.13%。仅平安寿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2.54%,达3552.94亿元。
认为,上市险企寿险增速分化,主因各险企经营策略不同:太保、新华等加大银保渠道建设,1-9月累计保费增速较高,但因银保新业务价值率(NBVM)较低,因此二者新业务价值(NBV)增速可能较低;国寿个险队伍稳固,渠道及产品结构良好,保费增长较为稳健;平安新单下滑主要因人力流失所致。
财险方面,3家财险公司均实现双位数正增长,1-9月累计保费合计7358亿元,同比增长11%。具体来看,人保财险、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前9个月保费收入分别为3810.24亿元、2220.24亿元和1327.33亿,同比增长分别为10.19%、11.38%和12.53%。
中国人保日前发布业绩预增公告,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8.53亿元到238.91亿元,同比增长10%到15%。
“2022年前三季度,本集团保费收入快速增长,业务结构更加均衡;本集团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,强化承保风险选择,不断提升理赔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,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加。”中国人保对业绩预增原因解释称。
保险股股价呈分化趋势
今年年初至今,保险指数整体下降了16.06%,而保险股股价走出了分化趋势。截至10月21日收盘时,中国人保年内上涨12.20%,而新华保险下跌28.45%、中国太保下跌23.38%。
来源:Wind股价下跌的同时,有险企开始回购自家股票,也有险企大股东出手增持。
近日,中国太保发布公告称,10月13日收到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(下称上海国资)的通知,上海国资自5月21日至10月13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增持该公司A股股份2044.65万股;截至10月13日,上海国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对该公司持股比例达到10.53%。
中国平安也于今年8月29日发布公告表示,自2021年8月27日至2022年8月26日,公司已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A股股份约1.03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0.56%,已支付的资金总额合计50亿元。
华创证券认为,目前各险企估值水平已接近历史极值,寿险负债端改革拐点渐近,四季度开门红行情值得期待;财险经营向好,有望维持量价齐升。
展望四季度业绩,认为,四季度各家险企进入2023年开门红+2022年收官阶段,随着代理人规模逐步企稳、经济复苏带动居民消费提升,预计各家险企全年保费规模及价值均将保持改善趋势。财险方面,保费保持较快增速,预计随着汽车消费支持政策的持续发力,车险将保持增长趋势,同时疫情反复导致出行下降,车险赔付降低,承保利润有望持续提升。
国君非银金融团队分析称,当前权益市场震荡、银行理财破净等使得居民风险偏好明显下降,对于高收益确定性的保险理财需求增加,而保险公司开门红主销的年金、两全和增额终身寿等产品较好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,预计23年开门红新单及新业务价值(NBV)出现回暖。(中新经纬APP)
相关文章:
- 保险资金如何投资“专精特新”企业?中保投资贾飙提了这些建议
- 中原消费金融获批注册50亿规模ABS
- 市场监管总局:截至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1.11亿户,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/3
- 李一男、苏伟铭再入局,新能源汽车是否仍是“造富”赛道?
- 迪士尼首席执行官发生重大变化:罗伯特·艾格“临危受命” 卸任不到一年又归来
- 马斯克据悉组建“亲信顾问团”构思推特变革计划,目标提升用户体验及收入
- 国资委加快央企专业化整合,强调“进、退、整、合”
- 混基10月红黑榜:军工主题大放异彩,多只消费和港股基金单月跌近20%
- 逾2200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
- 官方:全国个体工商户达1.11亿户,占市场主体总量2/3
- 美国加州急于淘汰燃油车,却让电动车反复陷入停电危机中
- 宣昌能:存款保险是防止挤兑的基础性制度安排,未来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约束更强
- 发达国家有责任和义务为应对气变提供更多资金
- 小米集团合伙人、总裁王翔:目前集团库存“水位”在下降
- 20分钟上演“地天板”,这只次新股火了!上海透露氢能产业目标,规模剑指1000亿元,上市公司布局浮出水面
- 专家:国企估值偏低 亟需完善契合国企特点的估值方法
- 2021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: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梯队
- 人民币汇率韧性显现 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
- 放弃50万年薪 “网红教授”陈春花又辞职 这次是中国银行!此前已从北大辞职
- 金融街论坛多部门发声重磅支持房地产,央行官宣“金融16条”强调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