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消息网4月20日报道 据《日本经济新闻》17日报道,日媒俄罗斯“入侵”乌克兰加剧了新兴国家面临的黎巴风险。俄乌两国能源和粮食出口减少,麦库越来越多的存仅冲突国家面临粮食短缺、政局不稳和财政危机,剩月市场特别是俄乌能源和粮食依赖进口、收入依赖旅游业的加剧国家形势尤为严峻。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开始加强警惕大规模饥荒的新兴出现。多重风险给世界经济最脆弱的风险地区投下阴影。
报道称,日媒黎巴嫩经贸部长阿明·萨拉姆6日对美国媒体表示,黎巴采购小麦非常困难,麦库“将努力想办法寻找新的存仅冲突采购渠道”。黎巴嫩近八成小麦供应一直依赖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进口。剩月市场
黎巴嫩的俄乌小麦库存约为一个月的使用量,已处于危机水平。日本驻黎巴嫩大使馆工作人员介绍说:“近一个月,在超市等购物场所已看不到黎巴嫩国内生产的面粉。”
报道还称,索马里遭受了4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,联合国警告说,到5月份,该国将有460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。非政府组织国际伊斯兰救助组织称,俄乌战事发生后,该国25千克大米的价格由原来的15美元上涨至22美元,有关机构不得不减少援助物资发放量。
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说,也门的粮食危机已进入灾难性倒计时,超过一半的民众需要粮食援助。
报道认为,粮食短缺问题可能会长期化。日本瑞穗研究与技术公司指出,如果2022至2023年来自乌克兰的小麦供应中断,全球小麦库存率将跌至10%以下,几乎触底。在利比亚和黎巴嫩等高度依赖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小麦的国家,“人道主义危机和政治不稳定的风险正在增大”。
即使到不了供应枯竭的地步,物价上涨也会导致政治不稳定。在巴基斯坦,前总理伊姆兰·汗10日因国民议会通过对其的不信任案而下台。货币贬值和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了进口商品价格,通货膨胀无法得到控制。在南美国家秘鲁,燃料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,示威抗议活动演变成暴力冲突,甚至造成人员伤亡。
报道指出,在2011年的“阿拉伯之春”中,反政府示威活动推翻了当时的埃及穆巴拉克政府,其背景因素是俄罗斯和乌克兰2010年限制粮食出口,导致埃及食品价格上涨,引发民众不满情绪。现在的粮食问题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政治板块运动。
目前还出现了波及债务问题的情况。斯里兰卡卢比对美元汇率已降至1美元兑310卢比左右,比2021年底下滑了约30%。斯里兰卡政府12日宣布暂停外债支付,称“很难继续进行正常的公共债务偿还”。该国政府正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等进行谈判,该国近日迎来以美元支付债券利息的最后期限,违约风险正在增大。
斯里兰卡拥有的外汇储备2019年底为77亿美元,2022年1月减少至23亿美元,仅为月平均进口额的1.2倍。由于无法进口足够的煤炭和石油,该国现在每天停电13个小时,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。
据报道,阿根廷3月获得了IMF理事会的债务重组许可,但重组债务之路比较艰难。阿根廷央行为响应IMF提出的抑制通胀要求,将政策利率提高至47%。但是,物价同比涨幅仍超过50%,通胀问题很难抑制。
发达国家为解决通胀问题,正加紧实施货币紧缩政策。如果以往流入新兴国家的资金反向流出,则新兴国家货币将进一步贬值,以外币偿还的债务负担将加重。如果为应对货币贬值而上调利率,则会对国内经济不利。世界银行警告称,或有12个新兴国家在今后一年陷入债务违约状态。